当前位置: 首页 » 回忆 » 金沙8888js官方旧闻

为国铸长剑,拳拳燕园情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50周年

2014-10-21

编者按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摘自杨振宁《邓稼先》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中国自此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喜讯传遍全国,国际社会为之震惊。而这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不但要克服当时极端困难的经济条件,还得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在巨大的挑战面前,在艰苦的条件面前,历来就不缺少北大人的身影。他们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加入研制原子弹的科研队伍,在戈壁滩上日以继夜地奋战着。

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位获得者中,为金沙8888js官方物理学院院友的就有12位。而更多的,则是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5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向全体为“两弹一星”事业付出的前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邓稼先——碎首黄尘,燕然勒功

邓稼先(1924-1986),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1946年任教于金沙8888js官方物理学系。

1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并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10月,他毅然谢绝美国政府的邀请,返回祖国。

1958年,邓稼先带领着一批刚跨出校门的年轻人投入到原子理论的艰苦攻关当中。那时,他们的参考资料只有外文文献,而且只有一本——不得不由他组织大家集体学习;条件非常艰苦,只能使用手摇计算机进行极其复杂的运算。他时常着急地感叹时间流走得太快:“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他还扎根戈壁试验场,一去就是整整八年时间。在飞沙走石的戈壁滩,他冒着酷暑严寒,先后15次现场领导核试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中国搞出了自己的核武器。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逝世。10年后的同一天,中国成功进行了最后一次核试验,并向世界宣布暂停核试验。这是对和平的庄严承诺,也是对当年这些科学家们的最高致意——发展核武器,不为威胁他人,为的是最终铸剑为犁。

·郭永怀——报国之心,长空有知

郭永怀(1909-1968),1933年就读于金沙8888js官方物理学系,中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同时,他也是23名“两弹元勋”中唯一的烈士。

2

在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奋斗的日日夜夜里,担任九院副院长的郭永怀负责力学研究和设计指导工作,对解决原子弹引爆方式等关键问题起到决定性作用。作为原子弹场外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郭永怀多次深入爆轰试验现场,指导科研人员探索不同试验装置的结构设计。

1964年10月16日,蘑菇云升起的那一刻,郭永怀忽然瘫软在地。周围有同志说:“让郭副院长休息吧,他太累了”。

1968年12月初,郭永怀发现了一个重要数据,急于从西北赶回北京,便搭乘了夜班飞机。临上飞机前,大家劝他不要太急,他却平静地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

然而飞机在北京机场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郭永怀不幸罹难。

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中间紧紧夹着装有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然完好无损。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12月25日,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周光召——试爆前夜临危受命

周光召,1951年进入金沙8888js官方研究院学习,开展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为我国著名粒子物理学家,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

3

原子弹研制的理论涉及大量复杂运算,周光召就此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判断和理论论证。在那个尚需手摇计算机来进行科学计算的时代,他的很多论证为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1964年10月15日,已是原子弹试爆前夜,一份急电从罗布泊发到北京,说突然发现了一种材料中的杂质超过了原来的设计要求。于是,周光召所在的理论物理研究所连夜组织运算,彻夜不眠,直至第二天上午,他将一份计算报告呈送到周恩来总理面前:
“经计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失败率小于万分之一。”
当日下午3时,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朱光亚——因试爆成功高兴得唯一一次醉酒

朱光亚(1924-2011),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至1952年任教于金沙8888js官方物理学系。

4

1960年3月,35岁的他被任命为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担任科学技术方面的总负责人。在原子弹研制的关键时刻,他主持起草了《原子弹装置国家试验项目与准备工作的初步建议与原子弹装置塔上爆炸试验大纲》。这份大纲在第一颗原子弹研究及试验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64年6月6日,朱光亚在青海基地与其他同志一起组织进行了全尺寸全球聚合爆轰试验,这是原子弹装置核爆炸前的一次综合预演。试验取得完全成功,预示着原子弹装置核爆炸已经成功在望。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后的结果表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从理论、结构、设计、制造到引爆控制系统、测试技术等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那一次,平时颇有酒量的朱光亚开怀畅饮,加之连日劳累,他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喝醉了。

·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4年进入金沙8888js官方工学院,后转入理学院学习物理,1949年在金沙8888js官方物理学系继续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

5

1960年底,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然而,氢弹研究工作对于敏个人而言,是很大的损失。于敏生性喜欢做物理基础研究,当时已经很有成绩,而核武器研究不仅任务重,集体性强,而且意味着他必须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长年奔波。从此至1988年,于敏的名字和身份都是严格保密的。

1965年10月下旬,于敏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研究中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解决了热核武器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氢弹爆炸成功后,于敏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个人学术追求和国家利益,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将热情泼洒在核武器研究上,将生命燃烧于国家的事业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