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皆有故事;一砖一瓦,可成文章。
草木
火棘——火棘原生于陕南商洛秦岭之上,风骨奇绝。阳春群芳迷人眼,她白花满树,素衣披身;隆冬朔雪封千里,她红果垂枝,丹唇如火。北方有佳人,逆世而独立,火棘之谓也。这是一个不畏俗流的奇女子,于喧嚣中清高自守,于萧瑟中不掩风华。火棘此性正是燕园风骨!
钻叶紫菀——”爱惜芳心不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紫菀又称瑞连草,花型精致,小巧玲珑。她如邻家小妹,身着纯白裙子和鹅黄背心,在风中翩然起舞。紫菀花性温婉,平易近人,素颜如雪,不蔓不枝,在不经意间触碰到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愿此花,此人,长久如初。
多花胡枝子——“宫城野外胡枝子,萧然含露待秋风,如我思君待君至”。秋月朗照胡枝子,深更露浸粉霓裳。花月浓时秋意舞,寒夜翘盼如意郎。那粉紫倩影立于柔软枝头,袅娜身姿似闺中翘首,泫然欲泣,唤郎君归来;粉面娇羞如低眉传情,柔婉清滢,寄一腔幽思。
长芒稗——长芒稗通体修长,穗染红晕,状如赤眉。但因常生于水田,与谷物争肥,故为人所恶。草木本无心,可一旦被贴上“杂草”的标签,便少有人欣赏她的美。草木之美无关善恶,世人却将是非优劣冠于万物之上。可喜的是,长芒稗仍赤眉倒立,对天妖娆。
建筑
校景亭——红湖之北,有亭翼然。校景亭修建于乾隆初年,是昔日鸣鹤园最大的亭子。乾隆十二年,清高宗登亭赏景,并赋《翼然亭》一首。1860年,鸣鹤园毁于英法联军之手,翼然亭却奇迹般幸存。燕大迁来后稍加修葺,亭内绘制校园风景十二幅,得名“校景亭”。
钟亭——钟亭的大钟原为颐和园遗物,1889年慈禧阅兵时作为水师报时的大铜钟。1929年,大钟搬家来到未名湖畔土山支架上,并正式成为燕京大学校钟,圆顶六角的钟亭也由此建成。大钟下段铸成八瓣荷花状,钟体刻有大海、旭日、十二对戏珠蛟龙,并有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大清国丙申年捌月制”。
石雕五供及石供桌——在未名湖西南岸,陈设着一组精美的石雕五供。石五供是陵墓的祭器,用于供奉先人,追思恩泽。这组石雕为晚明时期的文物,保存较为完整,包括石供桌、香炉、蜡矸和宝瓶,上有莲花瓣、云纹、青竹等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