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物动态

祝贺!这些北大人荣获2023年度何梁何利奖

2023-12-21

12月19日,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金沙8888js官方1983级数学系校友、威斯康星大学空间科学和工程中心资深科学家、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首席科学家李俊,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沙8888js官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金沙8888js官方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陈鹏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李俊,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威斯康星大学空间科学和工程中心资深科学家、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首席科学家。

李俊,1983年至1987年就读于金沙8888js官方数学系(数学科学学院前身),获学士学位。后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特聘专家。长期从事气象卫星遥感理论、定量遥感反演方法、观测数据同化、观测系统模拟和评估等研究。建立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卫星资料实时业务与灾害天气监测及预报。致力于提升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定量应用,建立中国新一代天气卫星定量产品开发标准和体系,培养中国气象卫星工程技术和科研业务领军人才。

李俊荣获国内外多个奖项,包括威斯康星大学“杰出研究校长奖”、“威斯康星大学/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协作奖”、美国国家太空俱乐部/国家海洋大气局“戴维·约翰逊奖”、赵九章“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等。

 

张远航,金沙8888js官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副主席。

张远航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气环境化学,长期专注于研究城市与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制、环境影响及控制对策,以大气氧化性为主线,贯通监测技术、理论探索、决策支持和区域实践,在自由基化学理论创新、臭氧和PM2.5成因量化上取得了系列突破,在ScienceNature子刊、NSRES&T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主持编写中国臭氧污染防治蓝皮书(2020、2023)。

张远航构建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控技术体系,支撑了珠三角和成渝等地污染防控的长期实践和空气质量快速改善,助力2023年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PM2.5和O3全面达标,为国家大气污染攻坚提供了典型案例。他主持在京津冀建设了迄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星空地一体化大气污染科研区域监测网,厘清了大气重污染的成因与来源,回应了国家对京津冀大气重污染防治的关切。

张远航参与和承担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科技规划顶层设计,牵头编制了科技部“十二五”以来的蓝天工程重点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专项实施方案,致力于引领“双碳”背景下大气污染防治科技的创新和跨越。他发起了中国大气超级观测站联盟,牵头组建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推动我国城市和区域大气臭氧污染防治由科学走向实践。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陈鹏,金沙8888js官方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化学生物学系主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金沙8888js官方交叉学科学位分会主席,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鹏主要从事化学生物学研究,提出并发展了“生物正交剪切反应”,引领其在生命科学和医药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我国的生物正交化学研究进入国际前沿。

陈鹏潜心探索利用化学反应推动生命科学研究的原创路径,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通过聚焦化学方法解析生命机制的独特优势,他提出并发展了“生物正交剪切反应”,解决了活细胞内原位研究蛋白质功能机制的共性问题,开拓了生物正交反应新方向;系统建立了活细胞“正交化学工具箱”,在蛋白质机器“生理底物”的原位解析中获得重要科学发现;突破活体动物正交反应瓶颈,推动了活体化学驱动的生物药技术革新。相关工作在国际上形成了鲜明特色,受到了高度重视和应用,产生了重要影响,引领了“活体化学反应”这一交叉科学前沿的发展。

陈鹏目前担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副组长,美国化学会ACS Chemical Biology杂志执行主编、《化学学报》副主编等,在Nature、Cell、Nat. Chem.、Nat. Chem. Biol.、JACS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相关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20)、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9)、陈嘉庚青年科学奖(2016)等,入选首届科学探索奖和首届新基石研究员,因在“活细胞化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Early Career Award(2017),为该奖项的首位亚洲获奖者。

点击查看原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