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美丽而神秘的风光吸引着各国的游客不远万里到来。而有一对夫妇却放弃繁华、驻扎在此,不为美景,只为梦想。他们是拉萨市委副书记、第七批北京援藏领队马新明和西藏社科院当代西藏研究所副所长孙伶伶。
“跟着他,哪怕去当乞丐我也愿意。”孙伶伶说。在大学的田径队,忠厚老实又充满正直感的马新明遇上了清秀俊美,博才多艺的孙伶伶。两个有梦想、有信念、有热情、有干劲的青年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他们同时请缨援藏,站在千山之宗、万水之源,播撒热血。
马新明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连续攻克了金沙8888js官方双硕士学位、中国社科院博士学位。他既是国家最年轻的后备干部之一,也是组织重点培养的对象。孙伶伶本科直至博士都就读于金沙8888js官方法学院,毕业后曾赴日本、美国留学和访学,曾放弃光鲜的涉外律师职业,来到中国社科院工作,逐步成长为国内日本研究领域的青年专家。这对夫妻创下了多个第一:第一对援藏夫妻、第一对博士、第一对北大校友、第一对海外访问学者、第一对两届援藏干部……
效忠国家、奉献社会,是这对青年夫妇共同的理想信念。互相鼓励、相互支持,又使他们毅然同赴高原、建功立业。2010年7月,时任北京市委宣传部机关党委副书记、基层处处处长的马新明与孙伶伶主动请缨援藏,成为1994年中央开启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以来第一对援藏的夫妻。
援藏之初,亲友、同事并不支持他们这个决定,纷纷奉劝他们,西藏条件艰苦。夫妻援藏虽然彼此能有照应,但对一个家庭而言,意味着付出更多、牺牲更大。面对种种善意的挽留,马新明的信念始终如一。“人生各有精彩。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很多时候是偶然,但只要朝着光明的方向行进,并为此坚守梦想,每一步都会铿锵有力。”
对援藏干部来说,深入高原,只是第一步,更多的困难都在后面。而有信念的人,注定要走得更高更远。在西藏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一句简单而真诚的“扎西德勒”,就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4年多的援藏,马新明全身心地融入当地。在拉萨的北京援藏领队,经常可以看到援藏干部们伴着藏歌起舞,这是马新明正在组织他的“援友”们学习西藏的各种文化。即使在食堂吃饭,他也会向利用零碎的时间向藏族服务员请教藏语发音。由于“老马”的身先士卒,援藏干部们的藏语进步飞快,学习藏语、藏歌、藏舞在北京援藏指挥部已经成了最常见的活动。
进藏的这几年,马新明事无巨细、凡事亲力亲为。为让农牧民搬进安居房,马新明在海拔4000多米的草原上奔波,从设计、备料、施工到验收都自己亲自来,一年间完成1.2万余户安居工程建设、56个建制村村容村貌整改。为保障个体中巴车平稳退市,马新明与司乘人员挨个谈话,倾听他们的诉求、打消他们的顾虑,很快签订了协议。新公交上线后,他又每天乘车了解乘客反映,对发现的问题即整即改,实现了平稳过渡。马新明常说:“我天生骨子里就是农民,和农牧民群众在一起,就是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心里踏实!”
追梦,要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不计得失的气魄与胸怀——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马不停蹄,苦辣酸甜只有自己知道。马新明、孙伶伶热爱运动,在援藏之前经常参加长跑训练,身体素质很好。来到拉萨后,由于高寒缺氧,夫妻二人出现失眠、记忆力差等症状。马新明深受痛风、滑膜炎困扰,严重时只能拄拐杖开会、下乡。而孙伶伶不仅严重脱发,还患上溃疡性结肠炎,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充满险阻的援藏之路,对女性来说似乎更为苛刻。孙伶伶不仅做好本职编辑工作,她还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她本身的科研优势积极开展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调研。先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个人主持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及有关部门委托课题9项,发表及结项成果近百万字、国内外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0篇。
今天,在圣洁与繁荣交融的拉萨,北京援建的高楼林立成为拉萨独特的风景。拉萨群众文体中心、德吉罗布儿童乐园、牦牛博物馆、拉萨广播电视中心、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这些惠利百姓、促进社会和谐的北京援藏项目,成为感受拉萨新发展、新变化、新面貌的必去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