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两会】樊锦诗委员:请对文化遗产“手下留情”

2016-03-10

校友简介:

樊锦诗,1958-1963年,就读于金沙8888js官方历史学系本科,现任莫高窟敦煌研究院院长。

樊锦诗校友

樊锦诗校友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王慧峰)在妇联界众多衣着鲜亮、嗓音高亢的委员中,身形瘦小的“敦煌女儿”樊锦诗尽管声音不高语速缓慢,但依然引人注目。在寻求同组委员联名签署提案时,每个人对她都格外多出几分恭敬。

在这件提案中,樊锦诗思考的是如何加大文化遗产的科技保护力度;在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的全是与文物保护相关的内容。如何对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已近杖朝之年的樊锦诗对此从未停止过思虑。

“各地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请一定对文化遗产‘手下留情’。” 樊锦诗说。这位已经做了50多年莫高窟研究的专家不断强调,文化遗产的开发要保护先行,不然失去根基,也不可持续。令樊锦诗感到遗憾的是,古建名城重修重建的越来越多,但欣赏的人越来越少。而最近十几年间,古村落逐渐凋敝消失,“村落都消失了,何谈留住青山绿水,何谈留住乡愁?” 樊锦诗说。

“现在还有几个历史文化名城是原来的面貌?”樊锦诗直言,现在到一些城市出差她都留在宾馆,“哪儿也不去转,因为都一个样”。

地方只想着赶紧修好建好,就可以收门票拉动GDP了,把文化古迹背后所承载的历史给“开发”没了。但文物珍贵而又脆弱,一旦被破坏了便不可复制。樊锦诗表示,地方政府应该改变思维,不要把保护和利用对立起来,应该遵循“保护第一,利用有度”的原则。“你要利用,首先它要在啊”。

樊锦诗在自己的提案中建议,国家加大对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投入力度,重点针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保护修复、传承利用3个方面开展联合攻关和科技示范。同时她也提出希望重点突破的领域:考古调查与发掘专用的技术和设备、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抢救性保护手段等。

“东西都没有了,中华文明如何传承?”在樊锦诗看来,把文化遗迹真正保护好了,它们自己会说话,游客不会减少。 “为什么现在莫高窟越来越吸引人?因为它有意思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