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不少法治相关内容。今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树江也带来了3个关于法治方面的建议。三个建议分别是,建议推动统一生态环境修复立法、建议建设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议在法院系统建立司法警察警务辅助人员制度等。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王树江
关键词:生态修复
建议推动统一生态环境修复立法
生态环境损害严重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十分必要。运用法治手段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对生态环境破坏,在依法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同时,注重立法保障对受损生态环境修复,促使恢复其原有的价值和功能,显得更加重要。
王树江代表建议,制定统一的《生态环境修复法》,对生态环境修复涉及到的生态环境修复主体,生态环境修复资金筹措、管理、使用,生态环境修复方式,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评估,生态环境修复监督,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等,进行国家层面的综合性立法,实现环境行政处罚、刑事惩罚及生态损害赔偿等制度衔接统一,形成统一规范的生态环境修复法律制度体系。
“开展生态环境修复立法,既是消除生态环境风险的重要抓手,更是保障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王树江代表说,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出台了一些规范性文件,一些地方、领域还探索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修复机制,为推进生态环境修复立法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域外较为成熟的生态环境修复立法也能够提供良好的借鉴,生态环境修复立法的条件已经成熟,因此,他建议加快推进生态修复立法工作。
关键词:知识产权
建议建设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推进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各地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也不断探索,为推进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次人大会上,王树江也带去他的思考,建议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加强合作,进一步共同推进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
他说,建设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解决“案多人少”矛盾的现实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权利意识的提高,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王树江介绍,以四川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数量为例,2010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080件;2020年,全省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高达16867件,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健全多元纠纷解决体制建设,破解“案多人少”的矛盾,推动案件“繁简分流”,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真正把有限的司法资源用于办好疑难复杂案件上来。”
此外,建设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促进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无论从制度基础,还是实践基础方面来说,促进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均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法院辅警
建议在法院系统建立司法警察警务辅助人员制度
人民法院警务辅助人员(以下简称辅警)是人民法院辅助人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司法警察的强大补充力量。目前,全国法院共使用辅警(外聘安保人员)近4万人,人员规模大、工作任务重、履职风险高。随着社会发展,辅警队伍管理保障水平与法治建设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一定程度影响了法治建设向纵深推进。
对此,王树江代表建议,对法院系统司法警察警务辅助人员的管理体制、用人额度、招聘和保障等问题制定国家层面的法规,形成辅警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制度机制。
他提到,从警力需求、履职依据、职业保障、招录管理四个层面来看,现有情况均存在各自的问题。比如,从警力需求方面,以四川省为例,全省法院案件受理数从2012年的68.52万件剧增到2020年的134.18万件,增幅达195.82%。法院各项任务日益繁重,执法办案一线环境日趋复杂,司法警察承担的警务保障任务成倍增长。但现有政法专项编制司法警察2000余人,无专职辅警,外聘安保人员2300余人,与2012年实有人数相比基本未增加,审判执行安保工作实际需要与当前警力配置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
他认为,在法院系统建立司法警察警务辅助人员制度既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有较为坚实的实践基础,建议加快推进制度建立,为法院系统辅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提供依据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