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河南已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谋划了‘行动指南’和‘施工蓝图’。”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康利达投资集团董事长薛景霞最关心的是如何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
努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聚焦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十大战略”之首,以前瞻30年的格局和视野,提出2035年把河南建成国家创新高地的远景目标。
今年1月,河南省政府正式印发《河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为河南省“十四五”期间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施工蓝图”。
“河南嵩山、神农种业、黄河三大省实验室相继成立运行,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10家省产业研究院和8家省中试基地正式揭牌……”在薛景霞看来,河南省科技创新实力进一步提升,创新基础不断夯实,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全省总体科技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河南还需补齐科技创新和高等教育这两大制约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解决科技整体实力不强、引领带动能力不足的问题。
全速驶入创新驱动新赛道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演变,各种发展机遇的“窗口期”转瞬即逝,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以创新为动力才能形成对高质量发展的强支撑。
薛景霞认为,创新投入偏低是河南省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重要原因,建议国家对河南继续增加创新投入,强化资金保障,夯实创新基础,尽快提高财政资金的研发投入强度,同时优化财政创新资金使用与监管,确保资金用得其时、用得其所,发挥最大效益。另外要鼓励、支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利用创新基金、财政配套、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创新,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
如何打造“软”“硬”两大平台,激活创新集聚效应?薛景霞建议,国家在“软”“硬”创新平台上给予大力支持。一方面,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及河南省优势特色领域,支持河南省谋划更多省级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谋划一批大科学装置项目,尽快实现国家大科学装置在河南省布局。同时大力支持加快河南省科学院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融合推进,加快布局产业研究院与中试基地,构建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的完整创新平台。另一方面,支持河南引进世界百强名校在郑州建立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尤其是兴办理工类、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坚持需求导向,聚焦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用柔性引进、项目引进等更灵活的政策引进国际一流创新人才与团队,支持在豫两院院士、中原学者更好发挥领军作用,协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研人才形成一批跨单位联合、产学研协同、多学科融合,定位清晰、特色鲜明、视野开阔、反应迅速、优势突出的一流创新团队。此外,还要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加快推进大数据立法
大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我们可以感受到大数据的应用在提高社会治理、疫情防控、科技创新等方面呈现了明显效果,尤其是行程码、电子医保卡、移动支付、人脸识别系统、自动化决策等技术已深深走进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与此同时,信息泄露、信息滥用等先进技术带来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逐渐凸显,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数据安全事件的频发,强化数据信息安全合规监管的呼声日益高涨。”薛景霞表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重点也从单一注重效率提升,演变为“效率提升、赋能业务、加强安全、促进流通”四者并重。
“数据治理及发展环境已成为国际化问题,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在国家层面加快大数据立法具有重要和现实意义。”薛景霞说道。她建议,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促进与规范并举的原则,调研、参考、借鉴地方制定大数据地方条例的成功实践经验,由全国人大牵头,联合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成立立法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密码管理局、省区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立法的配合与支持工作。借鉴地方大数据管理工作经验,组建国家大数据管理机构,引导和推动大数据研究和应用等工作。建立部省区会议协调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加强联系,减少分歧、凝聚共识,形成推动立法工作的强大合力,争取大数据立法早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