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步长制药总裁赵超提出6项议案,聚焦中医药发展、改善民生生活等方面。他希望能够解决中医药发展滞后、重症救治领域人才培养、群众生活质量等问题。
把中医药纳入到传染病防治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抗疫“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通过中医药的治疗有效降低患者转重率。但中医药发展仍面临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的问题。赵超希望各级相关部门要从制度上、体制上、机制上把中医药纳入到传染病防治体系以及整个重大疾病救治体系中,中医药才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中西医并重的指导原则和实施办法》,落实政府主体作用,确定各级政府对中医药经费占卫生事业经费的比例,确保中医药财政经费投入到位,特别是要加大对基层社区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
二是在全国遴选并重点建设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定点医疗机构,国家给予重点支持,建立中医药传染病研究体系。
三是优化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工作预案,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决策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
四是建议在国家科研创新体系中,切实提高中医药研究经费投入的占比。并建议在中医药科技评价体系、科技成果评审和人才评审过程中,突出其科研的社会公益性特点,重点围绕科研成果质量、社会贡献度,以行业用户和社会评价为主。
进一步优化创新土壤建设医药强国
赵超认为,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总体发展良好,但在新药研发转化和患者可及性方面,有些问题亟待突破:新药审批效能仍受制于人员数量和经验不足,预算承压不利于队伍稳定和专业性提升;医保对医药创新的激励引导不足,当前医保集采推动药品大幅降价,短期内虽可惠及患者,但长期需考虑创新药企的研发积极性,“做好药,好回报”的机制仍需完善。政府部门需要不断优化医药创新土壤,为进一步加强新药研发转化提供政策支持,推动建设“医药强国”。为此,他建议:
一是引入专家资源支持药审人员培训,包括稳定投入,扩充药审中心人员队伍,提升药审整体专业能力和效能;落实专家咨询委员会机制,建立境外审评专家咨询渠道,就新药临床试验、创新药审批、优先审评等建立常态化咨询渠道,整合国内外药审专家资源,强化对药审人员的培训。
二是优化招采规则,合理确定医保谈判价格,包括合理规划药品降幅,建议考虑药品实际生产成本,合理确定采购价格。
三是针对创新药,建议充分考虑药品所处不同生命周期,给予一定的降价保护,以保护创新积极性,探索药品准入由“邀约制”向“申报制”转换,加快创新药进入医保。
四是新药上市后,企业无需等待医保谈判时间,即可进行医保申请,实现“企业滚动申请、医保滚动评审、目录时时更新”,使患者尽早用上临床价值高的新药。
解决群众取水“最后一公里”
用水入户工程是整个供水工程体系中最后一个环节,供水入户是否安全有保障、入户用水是否方便舒适,直接影响着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高低,现存的由群众出资建设的用水入户工程,存在标准低、质量无法保障、安全隐患大等问题,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危害健康。为此,赵超建议:
一是将群众供水“最后一公里”入户工程由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管理由属地供水企业直接管理到户。
二是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加大供水入户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以中央奖补、地方人民政府负主责、供水企业水费收入补贴、群众投工投劳等多种形式完成对群众供水“最后一公里”入户工程的建设。
三是加大解决供水入户工程的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各地在供水入户、提高冬季供水保障中做了大量工作,研制生产了防冻裂水表,开发了用户用水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推广了各种防冻取水装置和技术,为有效解决群众供水入户工程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保障和支撑。建议进一步加大技术修正完善和示范推动工作。
加快破除老年人“智能鸿沟”
数字生活给民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部分老年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设备显得力不从心。层出不穷的信息化应用让老年群体陷入困境,引发社会关注。为此,赵超建议:
一是加快、加强对老年人进行智能化培训。采取集中培训、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进行入户培训等方式,帮助老年人在智慧出行、医疗、手机购物等领域掌握应用技能。
二是针对老人及弱势群体开通人性化服务,并不断改进传统服务方式。比如,服务场所保留人工窗口、公共场合针对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化数字问题,比如无预约、没有一码通等,设立现场预约服务点,提供更周到、更精细化的服务。
三是为老年人及弱势群体制定“身份手环”。手环中植入身份信息芯片,方面出行使用,同时,手环还可以成为空巢老人们无人可依时的“兜底卡”,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得到救助。
四是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网络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信息环境,帮老年人过滤“网络陷阱”,并推动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支持老年人通过数字化应用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