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版权业界来说,《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已经擘画了新的发展蓝图。那么,面对版权业界的“急难愁盼”问题,该如何给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版权在护航中华文明传承传播方面又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全国两会期间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
培养有实践能力的版权人才是当务之急
在《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中,“推进版权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重要主题之一,其中提到要“加强版权执法、版权登记、版权交易、版权代理、版权资产管理等专业化人才培养,构建政府、高校、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互为补充的版权人才培训体系”。同时,在提到培育实务人才时,还用了“急需”一词,强调要“培育版权工作国际化急需的实务人才,提升版权国际问题研究能力”。
那么,现在版权业界急需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阎晓宏说,版权是文化领域的重要基础资源,而且版权其实已经超越了文化领域,在其他许多领域都有应用。这就要求版权人才应具备两方面能力,一方面是洞悉专业法律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学透《著作权法》,还要懂《商标法》《专利法》,因为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交叉之处,如对于外观设计,可以申请专利保护,也可以申请以美术作品形态获得版权保护;另一方面则是要对其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作品价值有准确的判断,比如对于有志于从事音乐版权工作的人,需要对音乐领域发展有前瞻性的思考,知道公众需要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准确判断作品的价值。
目前,高校对于版权专业学生的培养还是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学院,有志于投身版权事业的学生,在学校里大多接触的是理论知识。阎晓宏说:“《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中的‘推进版权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内容,我个人理解其更侧重于培养人才在文化产业各个领域里的实践能力,目前有实践能力的版权人才非常紧缺,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版权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
在这样的背景下,记者注意到,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国版权协会已经开始联合打造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方向)同等学力研修班,在版权实务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
在2月17日公布的同等学力研修班招生简章中,“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校内授课与实践基地教学相互配合”“由中国政法大学资深教授、博导、硕导及校外实践导师授课”的内容十分亮眼。阎晓宏介绍,中国版权协会将会邀请业界资深的、有影响力的专家担任实践导师,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业界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版权人才。
新技术应用及对其价值的关注“一个都不能少”
“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开发运用”,这一业界关注的话题也被写入了《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对于版权信息管理与开发、版权确权与存证等核心问题,新技术往往能大显神通。
互联网环境下,存在着确权难、固证难、维权难和用权难的问题,2020年中国版权协会启动的“中国版权链”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追根溯源、分布式共识等特点,为网络版权的确权、交易、维权提供了新的途径。阎晓宏举例说,北京冬奥会、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及元宵晚会上,“中国版权链”就承担了版权监测任务。通过实时监测,版权方可以及时掌握节目被盗版的情况,采用向受委托方或版权执法部门投诉、发律师函等形式尽快下架盗版链接,最大程度减少版权方损失。
今年1月,“中国版权链版权服务平台”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阎晓宏说,下一步希望将“中国版权链版权服务平台”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特别是应用在传统的出版领域里。因为在区块链上的存证是不可更改的,万一出现纠纷,存证可以作为初始证据,这对于创作者和使用者来说都很有意义,有利于维护他们的版权权益。
此外,阎晓宏提醒道,2020年11月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保护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新需求,依据《著作权法》准确界定作品类型,把握好作品的认定标准”。新修改的《著作权法》对于作品的定义也是开放性的,因此,大数据、人工智能产品和区块链本身就可能构成新型的版权作品形态,对其版权的开发和保护也值得关注。
灿烂的民间文艺期待得到及时的版权保护
《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中设置了“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项目”专栏,这一专栏的内容引发了版权界广泛关注和讨论。
实际上,对于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的版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版权管理部门在早前就已经意识到,国家版权局还组织译者翻译了德国学者莱万斯基编著的《原住民遗产与知识产权: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一书,2011年,这部书的中文译本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阎晓宏为这本书作序。在序言中他指出,西方发达国家对于自己具有优势的知识产权,如专利、商标、版权、软件等,通过制定国际规则,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及贸易措施予以保护;而对落后国家、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具有优势的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却十分淡漠。阎晓宏在文中对此亮明态度:“这是不公平的。我们的观点是,既要保护美味的‘法式大餐’,也要保护用来充饥的‘面包’;既要保护影视大片、软件,也应该保护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历史文化悠久、民族众多,在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领域资源多、分布广,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我们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国际规则制定与修改主动参与不够,国内的探讨与研究、立法与实践都存在着较大差距。许多有识之士都已认识到,这项工作不能等待,我们自己必须抓紧。”
如今,《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以制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为契机,摸清我国民间文艺的现状和保护诉求。”这意味着国家正在进一步激活民间文艺的版权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