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农村人才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提高培训实效。
从“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到“加快推进乡土人才培育提质增效”,作为连任3届的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湖南省委会主委赖明勇始终关注着乡村人才问题。2019年全国两会,赖明勇提交了《关于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提案,2023年全国两会,他再次围绕乡村人才问题提交《关于加快推进乡土人才培育提质增效的建议》提案。
加快发展“互联网+职业教育”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灯塔村曾是赖明勇的对口扶贫联系点,他曾多次到灯塔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里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仅有留守老人与儿童留在村子里。对此,赖明勇多次表示,“乡村振兴要谋发展,最关键的还是人才”。
近几年,赖明勇曾多次就“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振兴”课题开展调研。“乡村从业主体明显老化,掌握现代生产技能、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中青年高素质农民严重不足。”赖明勇介绍,目前乡村本土人才培育方式契合度较低,未充分运用“互联网+教育”提升乡村人力资本的特殊有效性,农民教育培训路径与农民职业发展规划之间脱节,投入机制和保障机制仍不健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平均为10.9年,其中受过高中以上程度教育的人口占比约为43.8%,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文化程度更低。在赖明勇看来,加快推进乡土人才培育提质增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如何推进乡土人才培养?赖明勇认为,首先要技术赋能,加快发展乡村本土人才“互联网+职业教育”,解决农学矛盾突出、居住地分散、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学习需求各不相同等问题。同时,要发挥开放大学“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先锋队”、终身教育体系的“主力军”作用,利用网络云课堂、在线直播、可视化技术等现代传播手段,实现线上与线下培育相结合,打造乡村人才线上线下终身学习平台。
“终身化”培育,“职业化”发展
近年来,湖南、吉林、浙江、山东等地纷纷试水职业农民职称评定。2022年,湖南探索“以培代评”方式为扎根农村基层的人才“评职称”模式,构建“产业基地打造+技术技能提升+直接认定评价”三模块组合人才开发体系,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乡村振兴的过程也是农民职业化的过程。”赖明勇表示,乡土人才“终身化”培育和“职业化”发展尤为重要,要将职业技能培训、学历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融为一体,开展系统化、规模化、精准化、终身化培育,让农民“一朝入学,终身可学”,持续不断地提升其素质和能力,切实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和未来发展难题,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赖明勇建议,要总结湖南经验,建立并完善农民职称评价机制,突出业绩导向,让职称评定激励职业农民提高自身能力,真正赋能乡村振兴。建立示范带动机制,引导评上职称的职业农民发挥好“领头雁”作用,带动周围群众增产增收。